返回首页收藏网站帮助中心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新闻资讯-> 马化腾:腾讯如果没有微信 可能面临一场灾
 
 
 

马化腾:腾讯如果没有微信 可能面临一场灾     

11 24 2013 11:26PM   From:http://www.10086001.cn   
分享到:


正文预读:紧抽调人马做这个,后端拿企业邮箱改造一下,就出来了,只做手机,很快,做了两个月,一路一路这样,最后我们感觉到跟发现新大陆一样,开始也觉得不如意,这个东西应该是补充。甚至在发展过程中,还有信息安全疑问和未知办法,比如说用微信练法轮功,还有摇一摇、查看附近,又成为什么约泡工具了,赶紧给处理掉。当时中国移动意见很大,工信部压力很大,我就问工信部,我说如果你能出1个命令说禁止微信团体用,能够,我还有手机QQ,我不怕,你能不能把全部封掉,包括国外的那些全部封掉。我说那不就是啊,你不做别人进来做了,如果你能一声令下说会威胁运营商,这个东西一律不准做,也能够,而我手机QQ一直这么多年都在,最后大家也都明白了,这个是大势所.....

  

中国企业家俱乐部注:本篇是马化腾2013年11月8日在中国企业家俱乐部理事互访TCL站“道农沙龙”上的演讲。马化腾表示,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运行规则和PC互联网时代全部不同,腾讯如果没有微信,可能是一场灾难。

马化腾直言,腾讯从诺基亚、黑莓这些曾经千亿美元市值公司的沦落中悟出,巨型企业要时时有危机感,腾讯因此成立了全部能够打败现有产品的团队,微信即是腾讯内部团队竞争的结果。腾讯会让公司内部不同工作团队研发可能颠覆自己的新产品,让它们互相竞争,赢家胜出。

注意移动互联网的将来,马化腾表示,移动互联网的商业模式是全新的,游戏、O2O、移动支付、广告的空间很大,他举了微信和星巴克合作的例子。

最后,马化腾说,互联网已经改变了音乐、游戏、媒体、零售和金融等行业,将来互联网精神将改变每1个行业,传统企业即使还想不出怎么去结合互联网,但必定要具备互联网思维。以下为马化腾演讲,未经本人审阅。

邀请我来这里是很好的机会,能跟各位企业家聊一聊,其实也不是什么演讲,最主要是希望全部能够跟大家互动交流,提出很多的疑问想向各位企业家请教。

当然回到最近的一些话题其实挺热的,包括三马同槽,现场还可以是有点火爆,主要是郭广昌,刚开始说不讲敏感话题,后来也讲了,所以很精彩,像平安传统金融,和纯互联网,有很多激烈碰撞。所以今天也想借这个机会把腾讯和我的观察和体会跟大家分享一下。

如果没有微信,我们目前根本就挡不住

很多人说腾讯是最早拿到移动互联网门票的公司,指的就是微信,很多朋友都用了。微信的确是唯一1个在手机上开始做的,并且是以手机为主的,这在以前是不多见的。以前一般都是在传统互联网上做好,换掉屏幕,转到手机上,所以这个路径跟之前全部不一样。但为什么反而特地有魅力呢?因为这个产品让我们看到很多独特的体验。它充分利用手机和PC的区别,就是把人们用计算机的终端成为人随身的1个器官,以前用PC还不能称之为器官,离开电脑,站起来就脱离了,只有手机第一次跟着人体一起,连在一起,所以内置的摄像头、传感器、麦克风都能够成为人们在网络世界里面的眼、鼻、口、耳,甚至你的触觉跟颜色,都能够通过互联网把你的朋友连在一起。即使我们有手机QQ,但因为它有一半用户在PC上,一半用户在手机上,只有微信是全部基于手机来开发的。

你也看到微信其实没有在线、离线的概念,以前我们做产品,肯定要有在线、离线头像能够看,为什么呢?要简化它,因为必定是在线的,不能够离线的。但里面又考虑了很多细微的区别,比如说隐私的疑问和未知办法,以前这个消息送达之后,你收到了也是阅读了,对方是否看到,这个性能我们能够做出来,但我们希望人们在便捷的时间,又保持一份隐私。你们肯定有感受,很多人建议说我发了这个消息之前,他有没有看到,希望我能知道,那是发的人爽,但是接受的人不必定很爽,他不希望说,他希望这个东西还保持1个隐秘,不希望太透明,这里面其实是很复杂的,不单是1个科技或者是1个软件的水平,很多是要靠对人性的把握。

从这个产品案例,我们能够看得出,即使是像QQ已经有每个月超出六亿多的活跃用户,两三年前已经达到这个水平了,但是在这个领域里面依然有创新或甚至差点被颠覆的可能性。坦白讲,微信这个产品出来,如果说不在腾讯,不是自己打自己的话,是在另外1个公司,我们可能目前根本就挡不住。回过头来看,生死关头其实就是一两个月,那时间我们几个核心的高管天天泡在上面,说这个怎么改,那个怎么改,在产品里调整。所以也再一次说明,互联网时代、移动互联网时代,1个企业看似好像牢不可破,其实都有大的危机,稍微把握不住这个趋势的话,其实就非常危险的,之前积累的东西就可能灰飞烟灭了,一旦过了那个坎儿就势不可当了,这是1个感受。

移动互联网不只是延伸,而是颠覆

我们再看移动互联网,有些人说移动互联网就是加了“移动”两个字,互联网十几年了,它应该是个延伸。我的感受是远远不只是1个延伸,甚至是1个颠覆。看之前的PC互联网都已经不算太互联网了,移动互联网才是真正的1个互联网,甚至以后每个设备都全部能够连上网络之后,人和设备之间、设备和设备之间的通信全部连接在一块,一切都连起来之后。这个还有更多的想象空间,目前还没到这个程度,还在慢慢摸索。

我们再来看我们的应用时间,以我们的之前统计来看,大概每个人平均用PC互联网是2.8个小时/天,目前移动互联网,怎么用呢?除了睡觉8个小时,16个小时是清醒的,跟它在一块,不太容易丢开它,未必是每分钟、每秒钟在看,但是有消息到达,就会应用它,这样的话就是16个小时,再加上设备本身,比PC多出十倍以上的应用时间。这里的空间我觉得是无比巨大的。从上一年7月份,PC的服务已经开始低于手机上服务的时间,不管是原有的QQ,门户网站、微博、搜索引擎,包括360,这一年来已经十倍的增加了,这一年已经开始超越,甚至是70%多的流量是来自移动互联网终端,但来自移动互联网终端的收入,全行业看应该不超出10%-20%,它的商业模式还不清晰,但是时长多了十倍。

能够说半年前我也是比较悲观的,我在很多场合也说,这个叫好不叫座,增量不增收。比如说搜索引擎转到手机上,排满了广告位置,没法排在右边,就那么一列。或者是游戏,在微信的游戏出来之前,传统的手游其实大家也不觉得怎么样,这个市场没有人用手机玩游戏玩太长时间,付费欲望估计也不高,因为体验也不是太好,而且用大屏幕电脑玩游戏比较爽。还有包括其他,比如说打广告,手机流量这么贵,还加1个广告,1个大大的图,1个视频。不可想象,在PC互联网这些都是成熟的模式,但在手机上不敢这么做,把他们的流量转到手机上,白白降低了收入,这是很恐怖的事情。

Google、Facebook也一样会面临这个疑问和未知办法,直到最近这半年看到Google和Facebook股价创新高,包括Facebook还可以是最近这一两个月才创新高,一下子从25块到50块,主要的疑问和未知办法就是大家终于看到他们在无线上的收入模式开始显露,Google来自无线的收入增加加速,Facebook好像40%的收入开始来自于手机。本来他没有想商业化,Facebook上怎么加广告?本来不敢做,没敢想手机上能商业化,目前做了发现体验还不错,因为这里面还得做很多研究,怎么加了让人不反感,这个数据出来之后股价开始上涨,从PE上给了很高溢价。

即使我在这个行业,我都有时间看走眼,因为我记得Facebook最初上市的时间,通过私人银行还拿了一些股票,熬啊熬啊到最后还往下掉,都快跌穿当时拿的那个价钱了,后来终于上来一点之后,熬不住了,就出手卖掉了,25块就卖掉了。当时我都觉得很难的,怎么商业化?他确实厉害,美国互联网尖端企业商业化了,后面的金融广告、社交广告的水平也是全球第一流的,他还真的做到了,当然他也得益于各种各样APP须要大量广告的这种需要。有时间我们身处之中,甚至可能外界的投资者也搞不太清楚,他只是看到1个大趋势,我们有时间还更加担心自己,觉得还挺悲观的,这个也很有意思。

腾讯股价为什么炒的这么高?

我们压力很大,因为我们也莫名其妙,把股价哄抬那么高,其实我们压力很大。这个怎么能玩,所以社会不要给我们那么大的压力,也是将来长远的看,我觉得投资人理解就理解,不理解的就亏损了,股价高低都不是我们太关注的。

腾讯的股价为什么炒的这么高?一是我们感觉资本市场给我们的期望很高,很多是因为微信突出来了,有门票了。微信出来之后,就两个月前,游戏出来了,很多从来不玩游戏的人痴迷于里面。第二个是因为泄露了那篇文章“千亿美金下的反思”,外面人说看了很震动,我当时觉得很奇怪,为什么这么激进?大家的期望是寄托将来,说移动互联网肯定很有前途,目前挣钱不多不要紧,关键是把这个事列出战略,以后肯定是有办法挣钱的,所以有很多的投资者是这样的1个期望,把股价炒的很高,PE也很高,所以我们压力也很大。但是我们也知道这是1个长期投入,因为很多的收入商业化未必那么快,但趋势是看到的,这么多人用手机、用互联网的服务,这个东西不可能坏到哪里去。所以说,抱着一种长远的发展思路,让目前该投资的还投资,中短期的利润多点少点都不要紧,都是阶段性的疑问和未知办法,目前全行业都更加重视移动互联网。所以我们的文章泄露出去之后,不仅是阿里了,很多互联网公司都说要移动为先,一切都以移动来发展,都把这个作为下一阶段极其主要的竞争要领来看待。

为什么移动互联网的魅力远远不止这些?因为有了移动互联网,才第一次发现互联网其实跟很多传统行业的结合更紧密了,因为它是随身带着,跟随着应用者,很多东西是能够跟传统行业结合更加紧密的。互联网颠覆了很多行业,大家都能够数一数,像音乐,游戏其实也算颠覆了,包括索尼PS,目前可能只有微软游戏机xbox大家还在用,其他的那些都已经没有人打了。媒体更不用说了,电子书、网上看资料,有微博、微信,很多媒体都占去了大家阅读的时间。还有很多行业,包括电子商务颠覆了零售行业,包括最近很火的互联网金融也开始,最近几个月突然炒起来,炒的非常火热。大家是不是觉得互联网怎么那么神奇?以前觉得也是新经济、虚拟经济,反正不是主流,目前就成为好像主流化了。我的态度是比较辩证了,我会觉得这个不是那么神秘的,它不是说,那是你们那个行业,这是我们的行业,其实中间是有很多的连通性。

改良肯定不行了,必定要有颠覆

前几天三马论坛,我去讲了1个观点,这是第三次工业革命的一部分,打比方就像有了电力,以前是蒸汽机,后来有了电力对所有行业都发生了变化,都发生了影响一样。有了互联网,每个行业都能够把它变成为工具,都能够升级服务。当然有了互联网,玩法是不一样了,会有点不一样了,每个行业,就算是金融业没有电之前,以前还有银号,还能够记记账,有银票,也能做,包括股票那时间也没电,也能炒炒,叫叫价钱,也能买卖,有了电之后电子化,一样是升级换代。但是有了互联网之后,我相信每个行业都会有升级换代的这种变化,有人称之为改良,我觉得改良肯定不行了,必定要有颠覆。我是比较客观,为什么必定要颠覆呢?因为只要在这个行业内用互联网的方式做,我会称之为颠覆,你在这个行业扎得很深。就算是电子商务,我们目前看到很多垂直的,比如京东做3C产品,唯品会做服饰,毛利很高的包括有人专门卖钻石的,看似它是互联网公司,实际上也是传统行业,只是用互联网的方式去实现,必定也要在这个行业扎得很深,得知道你的供应链、货源在哪里,怎么做,服务怎么样,是不是很专业。包括很多以前不起眼的,比如搜房网,不知不觉市值已经跟三大门户不差了,和新浪差不多了,以前觉得搜房网好像很小,但搜房几千人在不同的城市扎得很细。还有最近上市的几个企业,比如58同城,包括还没有上市的,比如美团,团购网站几千人,看着不像那种互联网的清新,其实都要扎得很深,只不过用互联网的方式去做,本质上剥掉互联网的壳,也是传统行业,看到这些都是“又是颠覆、又是改良”的一种结果。

再看制造业,国内冒出的小米,做手机还能做成这样,它就是用互联网的方式来做的。因为雷军对互联网很熟悉,所以看到他很多的软件、硬件加服务,加粉丝经营,加用户高度介入生产过程,在微博上搞活动,很多人觉得传统手机商不就在微博发几句话吗?是忽悠吗?以为很简单,实际上背后很多是用互联网的思想来做,甚至说硬件不挣钱,靠服务,靠产生的用户群,因为网络硬件是跟用户连在一块的,不是卖完就丢掉用户,不是1个简单的客服,他是卖完之后生意才刚开始。所以很多的产品和服务,其实能够用互联网的思想去做的,最近好多案例都是用一种我们看似是有一些互联网精神的方式,请粉丝内测,测一测这种好不好用,其实这是口碑、高端用户才能试的,慢慢慢慢形成在网上开始传开了。包括目前美国很火的汽车特斯拉,电动互联网化的智能汽车,还可以是一样的,一看还可以是口碑经营,少数的高端精英用户才能够用,然后很酷,这个电动汽车深圳比亚迪不都也有吗?但是思路又不一样,先做跑车,很互联网化,里面全智能的,全部联上网,你做什么事情,车要不要维修,全部通过智能手机能够感应到,包括很多各地充电的桩都是用服务的形式去做,在网上形成口碑。这些都是很有互联网思想的方式去跟传统行业结合,这是很好的案例。

每个企业都要给自己多1个准备

这些是我近期观察到各行各业和互联网有些结合的一些点,还可以是有点感受,跟大家分享一下。但是我想可能很多人问这个潮流来了,以后怎么办?都知道又该怎么变,但是好像做不到,因为有时间会跟自己既得利益,或者说基因或者DNA好像不适应有关系,其实坦白讲这确实是最大1个区别,可能十年以后再回头看到底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或者说目前应该改变什么,可能会有更清晰的认识,但目前往往是人在之中没有切肤之痛,其实很难去放弃自己的一些利益,去做改变的。我自己的感受就是说,怎么样全部能够给自己多1个准备,即使是比如你开1个另外的部门、另外1个分支,调一些团队,做一些可能跟目前已经拥有的业务其实是有矛盾的,不妨尝试,因为你不做的话你的对手或者是他想抢你市场的对手必定会做,还不如自己先试一下。

我们看为什么诺基亚曾经如日中天,2000亿欧元的市值,后来47亿美金卖掉了,我们看到他曾经很坚持说我必定不用安卓,我控制不住,它是别人控制的,我坚决不用,但后来衰落了。微软还可以是坚持说要维护我的Windows,还有Office,这是我的摇钱树,这两个是他最大的收入利润,不肯放弃,目前很被动。目前苹果刚发布新版本,里面什么的Office软件全部免费,以前还收钱。这是一招错后面步步被动,所以也是要做软硬一体化。

就像我们当时微信发出来的时间,手机QQ部门反对,虽然他也看到方向了,他甚至也有1个团队已经在做1个类似的产品,其实两个团队都在做,只是最后谁跑出来受欢迎了,谁用这个软件,最后是我们手机QQ的那个团队失败了,他做出来的不好用,微信出来了。我记得我们发出的时间,因为我们的无线业务部门做出来的东西不如广州研发中心做QQ企业邮箱的团队做得好,那时间运营商,我记得中国移动现在不断正广西、云南开会,数据部立刻打电话给我们QQ无线说,这个东西谁做都能够,腾讯做就不行,因为我们有业务合作,在别的地方可能要惩罚你,不结算,是不是有什么不能够做了,这个压力很大。所以我们第1个版本是没有做通信录匹配的,当时联通说你做了那个就触红线了,不许做,好吧,不给匹配。然后出来的东西就好像1个简版的QQ,大家用着没意思,这个东西有什么区别,简版QQ,阉割版QQ,没有意思。后来开始竞争了,国内已经好几家出来了,我说不行了,给人罚,给人惩罚我们都不管了,通信录要加入,本来我们导入的是QQ好友,再加上手机通讯录,这是个很丰富的实验,大家为什么一加入之后,看到有好朋友冒出来,这是通讯录匹配的结果。第二是加语音对讲,本来没有这个性能,就看着这个增加曲线,很难看的,平的,用的用户不用了,不就是简版的QQ吗?没意思,直到加入这个以后,瞬间就上去了。这个很高科学科技吗?不高科学科技吧,十年前我们在PC上就做过这个尝试,做完之后没人用把它摘掉了,因为早年如果说有印象的话,十几年前美国有1个运营商,就是基于通信电路做的产品,但是那个时间是给酒店的门童通知,把它拿到对讲机网络里用,还没有用在我们大家日常来应用,叫做通过移动电话通信网络来实现集群调度的这种应用性能,以前大家就有对讲机集群,一喊就通,集群体系。

以前我们做,觉得很老的科技,反而用在移动互联网这个地方,为什么呢?以前PC上我们模拟了,那种用途太少了,因为QQ已经视频风行了,再加这个有什么意思呢?第二,你给我留了言,我不在线,再上去听你的话,中间对不起来,真的是像电话留言了,大家觉得没意思了。反而在微信里面用移动互联网、用手机结合了之后,大家发现它还比较实时,因为很快能够收到,能够回应。第二,又没有电话这种压迫感很强,你目前忙,在洗手间,在睡觉,现在不断正会议中或者是父母和你,1个在美国出国留学,1个在这边。

这个发现出来了,它有独特的魅力在里面,同样的一种形式在不同的环境科技下它是很有特色的,而且这个还可以是之前传统运营商肯定做不到的,不管打电话也好,发短信也好,很多人说发短信能够群发,是群发了,但收到之后回是回给你1个人,不是回给所有的群,跟你目前群里面一讲大家是一起分享,这种感受是不同的。这种感受只有在邮件里才能体会到,大家就讨论了,这就是大家商业中都离不开的行为,其实这个原理就是微信的原理。为什么在我们广州的企业邮箱团队做出来的,因为它实际上就是个企业邮箱,它就是企业邮箱体系改造出来的。

又回过头来,这里面其实我们当时是做了一些伏笔,目前回头看还真的有用,是追溯到以前了。当时企业邮箱团队,以前大家很难通过手机处理邮件的,最好就是黑莓,我是好几年前开始用,用是香港的号,香港的运营商开通的。当然回头说目前黑莓比较悲惨,热的时间如日中天,奥巴马总统全都用这个,高端的历史,商业精英的形象。那时间我想什么时间能够把这个让老百姓能够应用,因为那时间还不是你主动去查邮件的,邮件是推到你的手中的,所以我说能不能我们把企业邮箱改造成1个客户端软件,基于这个来做,我们希望普及化这个移动邮件。目前这个已经不神秘了,所以这也难怪为什么黑莓这么惨,从曾经千亿美金,目前是卖又卖不掉。

1000亿美金这个线,其实很恐怖的

能够看得到在1个温室里面很舒适的情况下,这种危机是突然间就发生了,当然也给我们敲警钟,我们摸了一千亿美金这个线,其实很恐怖的,如果做得不好,真的能跌到只剩下几个点的市值,几个百分点,是分分钟可能发生的,因为前面就倒下几个,好多都那么倒下的,尸体还温着,也是很吓人的,这个还可以是给我们这个感受。我们当时做了这个企业邮箱客户端,后来我们要做1个类似像简版手机QQ的那个版本,怎么改呢?就快速的按原来的方式拿这个,就这个团队三五个人,赶紧抽调人马做这个,后端拿企业邮箱改造一下,就出来了,只做手机,很快,做了两个月,一路一路这样,最后我们感觉到跟发现新大陆一样,开始也觉得不如意,这个东西应该是补充。甚至在发展过程中,还有信息安全疑问和未知办法,比如说用微信练法轮功,还有摇一摇、查看附近,又成为什么约泡工具了,赶紧给处理掉。当时中国移动意见很大,工信部压力很大,我就问工信部,我说如果你能出1个命令说禁止微信团体用,能够,我还有手机QQ,我不怕,你能不能把全部封掉,包括国外的那些全部封掉。我说那不就是啊,你不做别人进来做了,如果你能一声令下说会威胁运营商,这个东西一律不准做,也能够,而我手机QQ一直这么多年都在,最后大家也都明白了,这个是大势所趋,但我们花了很多很多时间,到目前有的运营商想明白了,有的运营商还想不明白。

所以说我们做很多,一路上好麻烦,都有还没有解决的疑问和未知办法。还没有安稳多久,目前就很多了,网易结合中国电信搞了易信,今天说是全网要免流量的,说是送流量。前两天会议我说我们当年跟旺旺竞争,当时主持人郭广昌说,你就把来往当成1个移动旺旺而已啊?我觉得这也是要跟他自己的淘宝用户、电子商务结合,他的定位用于商家和买家之间的,它很难成为1个消费体的沟通工具,这个之前PC时代已经全部沿着这样的路,15年后又再重演一次。我们回头看,为什么中国的运营商对这些业务这么敌视,一年前我们刚好还投了1个韩国的微信,我们问他你们那边怎么样,是不是还可以是这样,一年多了,发生一模一样的情况,最大的运营商开始使坏,在网络上让它信号断一下、网络断一下,能够做这个事情,他公开这些数据给所有老百姓,说是被干扰,没有被干扰是很好,一公开之后网民就炸锅,因为人家给你运营商交了钱,凭什么断网,你是违约了,最后类似工信部这样的部门就出来叫禁止。然后好,那我自己搞1个,几家运营商,自己搞,也搞个类似像他这样的团队,就这么失败了,没办法,反正最好是天下大乱,他能够重新划分界线,通常是最大的运营商最反对,因为既得利益。

所以看到这个东西,全世界都是一样的本能反应,一样有这个过程,要闹,甚至有可能都会搞背后小动作,媒体再炒一炒,但最终都抵挡不过潮流,该怎么样还怎么样。因为不是我们去编这个,不是我们做的话,也有国外的竞争者会做,他也一样会做这个事情,所以这是1个大势所趋。移动互联网还没有这么流行的时间,大家用的是物网,打个电话,目前用的是电脑,目前把用电脑的时间用在移动终端,用你的移动通信网络服务,其实运营商还担心什么?至少是薄利多销,或者是以后语音、短信全部免费,甚至在套餐里面随便用,其实最主要是流量数据包经营就能够了,因为谁也离不开你的数据流量,这个做得好的话每月其实并不会降价,全部是能够经营得好,当然利润率也没那么高。再说,毕竟是中国运营商应用,这也是比国外高很多。将来运营商和很多服务给予商其实还有很多合作的空间,软件硬件服务和通信服务其实能够连为一体给予1个综合体验的服务,我觉得这里面是有很多空间的,跨界的合作其实是应该多想一想,因为靠以前每1个细分的领域去做,越来越不实用。目前软件硬件加服务要一体来做,就是这个道理。

O2O和手游发展特地快

我们泄露的出去文章里,当时我们总裁提到1个说法,目前日活跃应用最多的APP除了游戏以外,的确是用QQ、微信是占头两名,第三是搜狗输入法,这个因为我们投资了,所以我们算半个,第四是Q Zone,是我们传统的QQ的空间,这个在座不用,但是年轻人很喜欢用,第五个360,按日活跃数来看排序是这样。我们为什么有点幸运占优,就是因为手机其实本身是1个偏通信的,电脑还更偏资讯、看视频,但手机是通信属性偏强,所以很幸运我们刚好做了通信,这是我们占了先机。但是看后面其实手机性能越来越强、越来越大之后,其他东西开始被占了,包括微博类,微博类虽然是算社交媒体,但它还可以是属于传播类的,转来转去的,是广播型传播的通信,新浪微博在手机上的活跃度,还进不了前五,但是前十以内。之后我们再看到移动支付在最近起来了,目前看到阿里是特地上心,对这个,因为看到他冲的很前,须要移动支付,当然也可能是受了微信支付的刺激,一下子定这个市场,听说是抽调了公司的好手全部扎在无线这个业务上面,要打造几个所谓的门票,所以他的支付宝钱包是比较跟进。

这个其实是1个蛮结合线上线下的,因为差不多两年前我就开始鼓吹,应该说我在业内最早讲这个二维码,扫码,这个科技已经存在了好多年,二维码,但是真正说让大家觉得很有意思的,更多是移动互联网,特地是智能手机起来之后,这个扫码率先在微信里面先火了。如果在座大家有印象的话,是火在什么地方呢?是火在我们发出公众账号之后,很多人发现公众号是有机会拥有粉丝的,赶紧去经营,当时我们设了1个一定是超出500人成为你的粉丝才能够加V,才会给你认证,大家积极了,赶紧在微博,新浪微博也有,腾讯微博也有,很多在新浪微博的高端大V,拼命传播微信的这个公众账号,帮我们做了大量广告,知道什么叫二维码、什么叫扫一扫,用微信扫,拼命做“请用微信扫一扫”,那个传播的很快。那个之后我们这种扫一扫就成为1个脑子里联想用微信的,虽然之前有一些什么扫一扫,但那个不是主流。

我当时跟业界说,PC是用1个网址,但这个可能涉及到线上基于IP网络世界跟线下世界的1个关键连接点,一扫就连起来了。一扫三秒钟你要的那个,全部无接触,很多很酷的体验,包括目前用手机,因为你一直登录着,有你的账号,在电脑上不在登录状态的,扫一下电脑,自动进入,登录完毕,都能够做到,手都不用敲,无接触式快速的按原来的方式登录。所以这些很酷的体验都是以前没有移动互联网扫码做不出来的,我们率先做出来,这些体验有一点颠覆性和创新性。目前竞争越来越大,是移动支付。但电子购物没有那么快,因为很多人也是希望在PC上慢慢看,但是反而O2O,携程也好,包括去哪儿也好,目前几乎都已经呈40%,甚至有时间到60%的下载量,手机上,包括团购,目前大量通过手机上,为什么呢?他本身须要这种商务,或者团购去吃饭,他就在路上,不在电脑上。那次见美团的CEO王兴,就问他目前团购吃饭到进餐厅要隔多久,他说以前是比较长,目前团购都慢慢团,只有1个小时,就在他去餐厅的路上,去哪儿吃找一下就订了,一小时内就到店了,到店以后就消费,这很快,都在路上就完成了,这个演变速度比我想象中快得多,我观察到这些。手游就更不用说了,也就这两个月,大家突然间发现微信是用社交做手机游戏,是这样,一天超出2000万人,我们当时算了没有任何付费,没有试探出这个怎么付费。前不久是斗地主,一天超出2000万人斗地主,本来我们有一款老游戏,是单独的一款手机游戏,叫节奏大师,是音乐类的,我已经上线一年多了,日活跃70万,一上这东西1700万,主要就是加社交,最主要是能够跟你的朋友比。但是这些都也是属于那种轻度的尝试,因为我们看到韩国、日本,他们在这方面其实是很早就已经证明这个,我丝毫不担心,这个很容易做成的,但是往后怎么发展,特地是很深的,重度的、大型的游戏要怎么开发,用户会用,其实这个还不太清楚。

百度股价一度比较低迷,曾经到80多块钱,最近到160了。Google还可以是一样,它有安卓,有很多资产,还没有体现出,最近有移动业务来证明这个,股价就迅速起来。一是,搜索行为平移到手机之后,每千次搜索的变现能力会不会降太低,因为以前的数据很悲观,只有1/7,1/10,变现能力,很恐怖的,如果说这个,转过来只剩几分之中的1个,这个变现能力多吓人,目前开始慢慢上来了。第二,在手机上大家是不是不搜索了?快速的按原来的方式有APP不就完了吗?确实存在这个疑问和未知办法,因为快速的按原来的方式点APP好过我在手机上打开浏览器搜索。我们目前看这个可能会有一半或者不到一半,但是即使一半,因为刚才讲了,应用时间多很多,薄利多销,这个盘子分母大,就算乘以1/2,可能总数也是达不到,所以也不用那么悲观。

微信站内搜索其实很难,觉得也是很难,除非是语音,问他要去哪里,问的疑问和未知办法,让他解答,传统的这种搜索搜资讯,如果没有标准APP的话,我觉得也是离不开浏览器的搜索,尤其是在手机上打开浏览器操作模式这样1个流程,相对不会说打开1个搜索引擎。

穿戴我们觉得最近有点火,但是我都感觉好像还打动不了我,本来我买健康的设备,我买了好多送人,结果发现我自己不能坚持去戴,虽然能够监测身体状况,生病写了几次,发现本来也就是那样,算了不戴了,好像也很难,包括智能手表这些,我都感觉有个手机也够了,智能手表没什么意思。所以我目前还有点慢慢从很兴奋冷静下来,看形势。语音搜索,我也戴过,而且你戴了之后很反感,你1个人爽,我们所有人都觉得你在监视我,我觉得不太好,我这个是比较保守。

语音搜索突然也觉得这个是好的,但是有时间会觉得未必太好,比如说1个人说我要去干嘛干嘛,好傻,人一多我都不好意思这么说,而且也不私密,宁可按几下。我是觉得按道理我应该是支持,但不知道为什么觉得,你跟他讲半天还什么什么,下次就自己输入算了。所以目前这个某些情况下可能能够用,但是我感觉离实用化还远,但是我相信必定会能解决,但是目前人工智能理解,人讲话的意图还没到这步,但我们自己内部也在研发,这一块。

所谓的颠覆,是让你之前的产品和服务受到很大的挑战

我们本来也很不适应这种,为什么搞内耗嘛,这个东西打乱,不太想这样。但是两面看,因为有时间内部竞争还真的是瞎搞,是捣乱,也没看他做出什么,就是同质化,大家水平差不多,都是你搞我一下,我搞你一下,然后你不服我不服,最后谁都不成,这种还挺多的。我们是这样想,在大的环境变的时间,你的对手或者是假设你挑战你自己,假设你不在这个公司,你有什么破绽是我可能会抄你后面,可能不是全部一样的做法,但是你会非常难受,有些优势是成了包袱,有没有这样的动作,如果有的话就会怎么样,会怎么样,别人会出什么招,想出什么办法。当然这个东西其实也不能,因为我们看到很多都是同质化,大家水平、团队水平不是很高,往往做又做不好。

我还有1个感受,所谓的颠覆,是让你之前的产品和服务受到很大的挑战,这个产品往往都是1个几乎一样的东西,看我们之前其实有很多很多失败的案例,比如搜索,我们的团队就完成照着百度,人家有什么我们有什么,他就没有想到别的路径,比如像搜狗就很聪明,他说我拼搜索拼不过你,我就拼浏览器,浏览器靠什么带?输入法,输入法带浏览器,浏览器带搜索,迂回地走,走另外的路,就比我们做得好,人家花的钱是我们1/3,最后是我们2.5倍。像我们电子商务本来团队是照淘宝做,做来做去,越做越没希望,一模一样的东西很难,包括我们微博,虽然说活跃量跟新浪微博差不多,但是始终没办法突破,最麻烦的是新浪微博也没突破。所以就发现让新浪微博绝望的不是微博,是微信,特地是加了朋友圈之后产生的,不加朋友圈还没有,大家觉得不过就是这样,加了朋友圈大家发现大量实际上阅读朋友圈的,私密社交比公开社交还有意思,很多话不喜欢公开讲,私下讲很好。但是也会在外面说,还要出去讲讲话,还在外面讲,感觉这两边比较,让我们朋友圈保持1个私密社交,可能说为什么不能转,为什么不能互相看到,我们说不要,就是保持私密,不能说又要私密,又要公开,就坚持你的定位,就是这样,肯定是不一样的东西,但是最后发目前人的时间分配上你是打得开,有些发图、发帖的量远远超出新浪微博。会发现我们无意中形成,这个东西也给我们启发,好像是应该打败1个东西,就好像打败微信的肯定不会是微信,肯定是另外更好玩的,就是它用掉了你的所有时间,所以就打败你,是这样的一种想法。

我目前反正也开窍了,以后我们就跟进,看到团队有什么想法,我们也是鼓励,没准他抓住了将来的1个机会。因为目前很多新奇的玩意儿,大家觉得我年轻,但我觉得我很老了,目前有些产品我都看不懂了,这两天讲Instagram,我投了一点点的股票,说起来很后悔,因为当时这个公司还不到一美金的时间我没投,公司只有几个人,当时我们副总裁看着说,这个公司不太靠谱吧,在1个公司就那么几个人,再1个靠近海边的1个房子,就是玻璃,外面都看得见,扔个砖头就能够把里面的电脑全拿走了,创始人也好像挺高傲的,后来他说算了,不要了,后来我们就找回,他的数据增加不错,所以我们是在他8亿美金估值的时间,进入这个节点。火在什么地方?应用数据很火爆,好几倍,12岁到18岁的女性用户开始喜欢,它的服务类似微信,但是不发消息,全部是拍个照片,发之前,只能按着才能看,如果COPY下来的话,因为你一截图的话对方知道你在截图,这个软件会感知截图,只打这个。我们当时说要投资,几个人试着玩一玩,好无聊,我们干这一行都觉得无聊。后来我们请一些投资调查一下,为什么喜欢这个,用户觉得这个东西没有压力,是消费照片,不记下来,所以他没压力,就是告诉你把一些好玩的东西给你一拍,就跟大家打个招呼,表示我存在,有存在感,这样很神奇的,但是看到这个东西层出不穷在美国,幸好是Facebook把它收购了,要不然对Facebook有很大挑战。在中国其实这个需要是给微信的朋友圈取代了,这个需要还很强,他还可以是通过手机通讯录加为好友之后大家就以发图为主,发图就能够Follow他,就能够看到了,有公开的,也能够私密的,是这样的。对Facebook威胁很大的,要不买下它很危险的。还有Twitter刚刚上市了。

能够看到创新层出不穷,它跟每个人做的东西都是不一样的,都是要走1个差异化的东西,说这个东西有没有吸引力不知道,也有些不达成目标的,还有很多看似好像一开始觉得很创新,但最后无疾而终,买的时间很贵,多少亿美金,最后也就无疾而终了。所以有时间真的,各个行业都搞不清楚到底哪1个行业,因为我们不是十几岁的小孩,不知道为什么他们喜欢,不懂。所以目前有时间要问小孩,怎么样,来做测试一下,觉得你们喜欢吗,你们的小伙伴喜欢吗,比我们还看得准。所以我想说,我们老的如果判断不出,起码要找人看,听他的意见。

移动互联网和传统行业的结合

我也没有太清晰,游戏当然最简单了,刚才讲的O2O,无线支付当然这个也比较清晰。O2O我们目前尝试用公众账号,能不能重新再发明一次会员卡,所有商家的会员卡,放到微信上,好处就是已经做了一些尝试了,效果还不错。之前每个商业都有自己的客户,但他跟客户的联系以前靠发会员卡或者是在所有的CRM,企业有他的客户群,他的客户关系管理,那能不能把他放到微信、移动互联网上来管理,你跟你的用户是能够快速的按原来的方式沟通的、是互动的,不像短期那么单调的,是能够写程序在里面,能够交流,甚至还能够充值,我们现在不断正比如跟星巴克谈这个合作,星巴克用微信做他的会员卡,充值、储值,储值之后就能够算账、能够消费,微信就在卡里面,在星巴克储值卡里面消费就行了。他节省了更多的发卡成本,而且是传播,成为他会员很容易。我们目前拓展B2C,比如当当接入,你买这个书的时间用微信支付能够在全部没有登录状态下匿名访问当当,能够扫这个东西,这个东西我要买,微信登录,一扫之后,然后把微信里面已经开通的银行账号,微信支付,以及我的地址已经带到微信了,快速的按原来的方式之前就拿下,不用再输入地址,这个形式能够给所有网站,这个也是蛮创新的,这样的体验。然后他买完之后,顺带订阅了这个账号,成为当当的粉丝,这个书或者你买的商品什么时间到账,通过这个通道告诉实时通讯,这是1个闭环的体验,而且是开放式的。线下也能够有,线下的店就能够通过一扫描,就能够进来,而且目前不买不要紧,售货员能够跟你慢慢谈,如果目前知道了,加我的微信,给你的东西什么到,拍几张照片微信发给你,目前是用那种土的方法,暂时是那么做的,目前希望给他1个科技架构,让传统的零售商能够充分发挥他的店员平时的时间,其实能够通过手机,也不用搞电脑,用手机继续维护他的客户群,新货到了开始促销,或者是这个不满意,远程都能够玩,不用来店,好的话给你送货之前,或者说下次来给你留下来。用户一看到这个衣服不错,发朋友圈,朋友圈再一点,也能够一键购买,会觉得这个好像是挺有意思的,而且是能够结合传统零售行业的这些因素继续做。这么一谈很多老板挺感兴趣,太好了。

移动互联网和传统行业,我相信肯定能结合,因为怎么说呢,目前连3D打印都能够跟互联网结合,传统行业一样能够用互联网化推,这个我觉得要你们想,各行各业的导向我把握不准,甚至有时间不是跟互联网结合,但是用互联网的思想去做,刚才讲到线下餐饮,看海底捞,其实里面蛮多思想是互联网化的,是做得很极致,做的是口碑,那是能够的,这还可以是一种想法。

具体开放到什么程度?

这个疑问和未知办法很实际,因为我们在想1个疑问和未知办法。肯定是很开放的,但疑问和未知办法是说开放出来的经营者为什么是你这家,而不是另外一家,因为跟你一样的公司很多,这就涉及到你怎么选择的疑问和未知办法,有可能是多家一起进来。

就算是O2O我们做,我们是扒了第一层皮,第二、第三层是由你们来做,而且是非排他的,家家都能够接入,我觉得这样比较完美一点。我们内部的部门,实际上坦白讲他是希望包下的,因为我们电商的部门,说这样太好了,这个东西我要自己做,我有时间谈到说,行不行,搞了几个月都没出1个好方案出来,做的很慢,因为我们之前做微生活这个,还可以是搞了好久,最后出来我说这个体验肯定不行,商家热了一下之后慢慢不行,这个很难坚持很久,为什么?因为你自己一家做的速度太慢了,你还不如放开一点把它介绍给别人,让他们去,有时间他们做出来的东西简直超乎我们想象的,我们本来公众账号为1个接口,以前有了,给一些明星开,讲几句话觉得很好,有粉丝,最后慢慢也不行了,这个意义不是很大,没有意义。直到后面冒出来1个叫陈坤,觉得好酷,这个成为1个标杆应用,是全屏幕的,连论坛粉丝甚至成为他的会员,还要付费,做了全套性能,我们说能够做成这样,我们下一步的时间要接手这个,那微信部门说这个东西由他包下来了,算了,这个你自己不能做,没有这个想象力,或者你都不能拿到这个明星的授权,没办法成为官方的1个战略,凭什么去承包的,因为这些有的还要做客户端,这个做也做不好。但有时间下面部门会很坚持,说这个是我以后的将来,是我成败的关键,必定要让我先尝试,那行,我说大家定好线,你做哪一层讲清楚,不要过线,过了之后反而害了我,浪费我的经费成本,本来给我外面人做得会更好,非要移到自己手上,做又做不好,怎么办?

所以这个时间不是说我们1个态度大家就能做,其实还有细节的,因为说是开放具体到哪一层,一到十到底是2.5也是3.5,也是5,或者不同的玩法,所以我们目前还在摸索。我的思路也是希望指导他们,第一,不要太乱,因为有些人是拿到手之后就乱来了,他首要的目的就是粉丝,你们传来传去那些东西全部是有专业人士运营的,你很感动的东西都有人运营,他为什么写着让你去转,他知道怎么样打动你,讲讲家庭、讲讲教育、讲讲企业思路,最近心情不好,会有人专门去写,有什么东西最打动你,20个人你们去分头想,一天写20个,然后我们筛选哪个最好,结果就放这个出去,都会有公司来运营,后面跟所谓的营销公司、营销专家,最后多少粉丝之后能够卖的,这个东西只是钱,应该是有这些产业,所以你稍微不慎就会落入这种圈套,最后正常的用户没用上,钱已经花掉了,其实后面是几个帮派,我们最怕是这样的,一抓就死,所以有时间捏在手上不是说我们不开放,是开放了之后乱套了,外面无法无天,以前也是有刷活动,后来停掉了,真的是你有政策,他们比我们内部所有部门动作都快,连夜都赶出来了。

所以这个时间是我们摸着石头过河,目前要表态开放我没准备好,我觉得冒然开放的话大家都把这个东西搞乱了,因为所有人说要开放的时间,做完了怎么办,有没有想到有千千万万像你这样的公司都提同样的要求我怎么办?如果只优待你的话,或者头两三个,其实还可以是对其他人的不公平,所以我们有时间还要长远来看。我们两难,一是内部的人有时间不该他做的他抢,我们要适当解决;第二是开放出去之后,也可能有不公平,这个是挺为难的,但是我觉得慢慢摸索,一步步去做。

上文回故:多久,目前就很多了,网易结合中国电信搞了易信,今天说是全网要免流量的,说是送流量。前两天会议我说我们当年跟旺旺竞争,当时主持人郭广昌说,你就把来往当成1个移动旺旺而已啊?我觉得这也是要跟他自己的淘宝用户、电子商务结合,他的定位用于商家和买家之间的,它很难成为1个消费体的沟通工具,这个之前PC时代已经全部沿着这样的路,15年后又再重演一次。我们回头看,为什么中国的运营商对这些业务这么敌视,一年前我们刚好还投了1个韩国的微信,我们问他你们那边怎么样,是不是还可以是这样,一年多了,发生一模一样的情况,最大的运营商开始使坏,在网络上让它信号断一下、网络断一下,能够做这个事情,他公开这些数据给所有老百姓,说.....


详情咨询热线:0769-88032010
 
展开
  • QQ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