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行动的程序是由人编程的,那么如果机器人犯罪了,它的主人须要为此承担法律责任吗?Ryan Calo近日在forbes发表了一篇文章,阐述了这个有意思的命题。
对此他是这样说的: 当想象一步步化为现实,我实际上感觉喜忧参半:既觉得好玩,又觉得担心。上一年我参加了1个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机器人及法律座谈小组,就自动化及网络法议题进行了讨论。

鉴于刑法通常要求当事者须要具有“主观能动性”,因此如果在将来机器人犯罪了,它也可能不受法律的约束,而这种案件很可能会成为“无犯罪实施者”的个例。Greg Miller在WIRED上发表了文章,表示这些富有争议的行为印证了法律学教授的一些推测。
卫报日前也指出,这些个例实际上已经在生活中发生。两名伦敦艺术家每周给一台机器人100比特币,让它在黑市上购物。它买到了1个私藏的罐头、迪赛牛仔裤、耐克的鞋子等等小东西。除此之外还有一些特地的商品:护照、兴奋剂、可偷拍的棒球帽等。